李愔大唐第一逆子(李愔)
“金飙扇徂暑,玉露下层台。
接绶芳筵合,临池紫殿开。
日斜林影去,风度荷香来。
既承百味酒,愿上万年杯”,这是初唐重臣长孙无忌的《早秋侍宴应诏》,文辞华美,比之他主持编写的《隋书志》、《唐律疏义》(30卷),别有一番情调,他一生的辉煌功业却不在此,而在辅助一代英主李世民开创了大唐帝国旭日东升的辉煌。
他的家族源自北魏皇族,他是唐太宗的股肱大臣,他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他还是唐太宗的儿女亲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的第一位。
他在唐太宗去世以后,以元舅辅政,为了稳固唐高宗李治的皇位,亲手制造了惊天大案,诛杀了名望素高的吴王李恪,以绝四海之内的期望,为绚丽的初唐抹下了无比悲怆的颜色,而这一悲剧的导火线就是吴王李恪和唐高宗李治的亲妹妹高阳公主(始称合浦公主),这个美丽的女人可怕的任性和可怕的无知牵连了李恪的性命,但李恪直到临死,都没有埋怨她一句半句,他只是痛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他的诅咒变成了事实,武则天后来居上,长孙家族在武则天的荼毒之下,走上了同样悲怆的凄凉末路,这是历史的周期率,在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不断重复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宿命。
高阳公主不想伤害吴王李恪,吴王李恪却因为与她过从亲密而丢掉了性命,高阳公主想让房遗直完蛋,而长孙无忌偏偏让房遗直活下去,在痛恨和痛苦中度过了暗淡的余生。
其实,没有高阳公主,长孙无忌也要收拾吴王李恪,因为李恪实在太出众了,“有英武才”,果敢坚毅,最象李世民,他的身上集合了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全部幻想,如果他是长孙皇后的嫡子,谁都无法动摇他继承人的地位,可惜,他的母亲是隋杨帝的皇女,即使他能以庶子的身份成为大唐储君,开国功臣们也不愿见到隋杨帝的血脉卷土重来。
李恪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的身上融合了隋杨帝和唐太宗两位帝王高贵的血脉,融合了北齐、北周、隋、唐军事贵族勇武豪迈的血统,他文武双全,英俊挺拔,在胡化严重的关陇贵族集团中,他也是最最出色的美男子。
他没有建过什么大功业,却“名望素高”,深得人心,当他牵连被诛时,“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可见,他象他英武绝伦的父亲一样,是个魅力无穷的万人迷。
这种让人折服的巨大魅力,却成为木偶剧中皮诺曹的长鼻子,鼻子越长,越容易撞到铜墙铁壁,不幸的是,皇位只有一个,兄弟却有一群,而他只是庶子,长孙无忌说,“晋王仁厚,守文之良王,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君乎?”唐太宗万般无奈中,立了晋王李治(长孙皇后的亲生儿子),唐太宗相信晋王的仁厚,并以此断定仁厚的晋王不会危及吴王的生命,但是唐太宗却低估了长孙无忌的冷酷和狠毒,长孙无忌曾和唐太宗一起,为了大唐的皇帝宝座,诛杀了身为嫡长子和储君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亲兄弟李元吉。
李世民兄弟姊妹众多,只要没有威胁到皇权的根本,在李世民的贞观盛世中都能平安渡过,因为他们没有皮诺曹的长鼻子,但吴王却有,对于晋王李治来说,吴王“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吴王是天生的帝王胚子,也是天生的帝王材料,名望极高,只要有人拥戴,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吴王也的确不甘寂寞,因此,从晋王被立为储君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吴王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
如同后世的武则天当政,“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惟千里褊躁无才,复数进献符瑞事,故则天朝竟免祸”,李千里就是吴王李恪的后裔。
李世民对吴王的钟爱和忧虑,可见于李世民的诫子书,“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
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
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
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
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
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