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是什么意思)
旮旯(gālá)是中国北方方言词汇,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那个旮旯:gā lá 1.角落,沟壑。
有关词组: 山旮旯子 :shān ɡā lá zi 2.方言。
偏僻的山区。
也说山旮旯儿。
叽哩旮旯 :jī li ɡā lá 3.方言。
各个角落。
旮旯儿 :ɡā lá er 4.〈方言〉①角落:墙~。
②狭窄偏僻的地方:山~ 背~。
旮旮旯旯儿 :ɡā ɡā lá lá er 5.〈方言〉所有的角落:~都打扫干净了。
歇后语: 门旮旯里伸拳头——使暗劲;暗中使劲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
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
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
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勒泰语系诸旅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
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
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
开始,阿勒泰语系某旅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
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
时间长了,就演化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