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海雕的叫声(白尾海雕)
鸟纲,隼形目,鹰科,雕属。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别名黑雕、花雕、小花皂雕。
雄鸟体长63cm,雌鸟约70cm。
体羽暗栗褐色,背面有金属光泽。
尾上、尾下覆羽均缀以白色和棕白色,趾黄色、爪黑色。
嘴黑褐色,鼻孔圆形有别于其他种。
拉丁学名 Aquila clanga 英文名greater spotted eagl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811 栖息于草原及湿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飞翔中或伏于地面捕食,取食鱼、蛙、鼠等动物,也食金龟子、蝗虫。
在高山岩石或乔木上筑巢,用树枝、树皮筑成盘状,每窝产卵1~3枚,多为2枚,卵呈淡白色,大小为61-51毫米。
孵化期42~44天。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新疆。
繁殖于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土耳其斯坦、印度西北部及北部、中国北方;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印度南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至印度尼西亚。
繁殖于中国北方,越冬或迁徙经中国南方。
不常见但定期出现。
主要雕类: 金雕 白肩雕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鹰雕 草原雕 乌雕 自腹山雕 小雕 棕腹隼雕 林雕 白腹海雕 渔雕 短趾雕 蛇雕 雕是大型猛禽,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
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金雕和乌雕。
金雕俗称洁白雕,体较大,全身为黑褐色,体色为雕类与鹰类中最发黑的一种。
成鸟头颈部金黄色。
幼鸟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飞羽的基部为白色,成长后白色部分消失。
飞翔时翼长而宽,尾端稍圆形。
在我国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雕与虎头海雕的幼鸟,全身也为褐色,与金雕很相似,但尾形为楔形,是与金雕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栖于山地,常高踞山崖巅顶或飞翔于高空中。
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鹑以至大形哺乳动物幼麝等。
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
乌雕俗称皂雕或花雕,体形比苍鹰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长。
幼鸟翼的复羽先端有淡色斑。
翼下初级飞羽基部也有淡色斑。
常栖于沼泽、河川、水边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鸟类、鸥、鸦以及鼠类,也常食动物尸体。
终年留居我国东北和长江下游一带,冬时常见于福建、广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