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知识科普 >

粗盐加花椒热敷的作用(热敷的作用)

导读 热敷和冷敷的作用完全不同。 热敷的作用和适应症是: (1)促进炎症的消退。在炎症的早期,热敷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后期可使炎症局限...

热敷和冷敷的作用完全不同。

热敷的作用和适应症是: (1)促进炎症的消退。

在炎症的早期,热敷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后期可使炎症局限,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消除和组织修复。

(2)温热能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如腰肌劳损、扭伤等。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使局部血管扩张。

(4)对小儿、老年人及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或危重病人进行保暖,以促进其血液循环。

下列情况不宜使用热敷: (1)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者。

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治。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者。

以防炎症扩散,引起颅内感染。

(3)各种脏器的内出血者。

以防加重出血。

(4)软组织挫伤或捩伤者。

头三天禁用热敷,以免增加皮下出血及疼痛。

冷敷的作用和适应症是: (1)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出血,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以及早期局部软组织损伤。

(2)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适用于牙痛等。

(3)可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

(4)可将体内的热传导发散,增加散热,降低体温,适用于高热病人及中暑者。

对于脑外伤、脑缺氧病人,可减少其脑细胞需氧量,有利病人恢复。

下列情况不宜使用冷敷: (1)大片组织受损、呈感染性休克、皮肤青紫者。

以免加重微循环障碍,促进组织坏死。

(2)有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性病灶者。

以免妨碍炎症吸收。

(3)枕后、耳廓、阴囊等处。

以免冻伤。

此外,心前区冷敷要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及传导阻滞;腹部冷敷要防腹泻;冠心病及高热病人应避免足底冷敷。

这一经验教训提醒广大读者,热敷必须在伤后1~2天才能进行。

早做冷敷,局部止痛消肿  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有降温、止血、镇痛和消肿的作用。

  冷敷应在受伤24小时内进行。

受伤后越早开始越好。

  许多读者来信提到一些电视现场直播体育竞赛的场面:救护人员向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喷药,倒地的运动员立即神奇地站了起来,又生龙活虎地参加比赛。

究竟救护人员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这些“奇迹”就是通过“冷敷”创造出来的。

救护人员根据运动员的伤情,把化学致冷剂喷射到急性扭伤、拉伤的部位,迅速降低了局部组织的温度,通过这种”冷敷”的作用,一时达到止血、消肿、镇痛的目的。

当然,受伤的运动员能不顾伤痞、奋力拼搏,与他们具备顽强的意志密切相关。

冷敷热敷,如何具体实施  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①干冷敷法。

在橡胶制成的冰袋[或橡胶手套等代用品)中,装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扎紧袋口后,在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布套等隔开。

冷敷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每次敷20分钟,每日可效多次。

  ②湿冷敷法。

用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则放入冰块,没有冰则用新打上来的井水),轮流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

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多次。

如果受伤的是手或脚,也可以直接把受伤的手或脚泡在冷水里,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热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湿”两种:  一是干热敷法。

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摄氏度~70摄氏度的热水灌满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

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日3~4次。

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二是湿热敷法。

事先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

每日可敷3~4次。

了解禁忌,还需注意整体  上面已经说到,不失时机地冷敷和热敷,对于局部损伤来说,的确是一项简单易行、快捷高效的物理治疗措施。

但是,不论冷敷还是热敷,都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例如,当损伤的部位起水疱或有破损,形成“开放性伤口”时,就不适宜冷敷;对于对低温特别敏感或心血管系统有病的人,也要慎用冷敷;感染发烧的患者、诊断不明的急腹症、面部三角区感染、怀疑有脏器内出血的,禁忌热敷;软组织挫伤或关节扭伤的初期、皮肤湿疹、细菌性结膜炎等,也都禁忌热敷。

  此外,冷敷和热敷仅仅是针对局部的物理治疗,在看到局部损伤的同时,要密切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

例如,一个头皮血肿的患者,可早期进行冷敷,24小时后可改用热敷。

但同时应充分警惕患者有无颅内血肿、脑震荡或脑挫伤的情况,如发现有越来越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意识逐渐丧失。

耳、鼻出血等症状出现,应马上急诊救治。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