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知识科普 >

戈氏鸟是一种恐龙吗(戈氏鸟)

导读 恐龙的后代在今天飞翔 ——访古生物学家季强博士 记者 赵 凡 很久以来,我们都在为曾像人类一样主宰地球的庞大生命...

恐龙的后代在今天飞翔 ——访古生物学家季强博士 记者 赵 凡 很久以来,我们都在为曾像人类一样主宰地球的庞大生命群——恐龙的灭绝而唏嘘不已。

如今,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博士却告诉我们——恐龙的后代在今天飞翔 “恐龙的后代并没有灭,他们就飞翔在今天的蓝天白云之间。

” 这样一个结论的得出,花了科学家150多年的时间。

而最后的突破口则出现在中国。

21世纪初,是中国的科学家,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现了一系列轰动学术界的龙鸟标本,从而彻底结束了关于鸟类起源的旷日持久的舌战。

记者:关于鸟的起源,过去的看法是怎样的? 季强:1860年,在德国的巴法利亚索伦霍芬地区发现了一块晚侏罗纪有骨骼有羽毛的化石,这个化石,成为100多年来人们认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鸟,名字叫“印版石始祖鸟”。

其实,化石上的“鸟”,75%以上的特征都是恐龙的,但由于它有羽毛而被大家认为是鸟。

因为大家都相信,只有鸟才会有羽毛。

记者:鸟的起源怎么会和恐龙联系在一起? 季强:最早提出鸟由恐龙演变而成的,是英国的赫胥黎。

赫胥黎当时在博物馆研究恐龙,据说有一天,他在吃晚餐时发现,被他啃光了肉的火鸡骨架,与恐龙的骨骼竟然出奇地相同。

1870年,赫胥黎在交给伦敦地质学会的文化教育文中首次提出,鸟可能是由恐龙演变的。

他的论据是,火鸡腿的骨骼与恐龙的后肢有35处完全一致。

记者:大家对这一看法认可吗? 季强:不认可。

这篇论文被专家否定了。

现由有两个:第一,火鸡与恐龙的运动方式相同,后肢的相似是可能存在的;第二,会飞的小鸟不可能由不会飞的身躯庞大的恐龙演变过来。

到了1916年,丹麦的牙医荷尔曼写了一部专著,叫《鸟类起源》,认为鸟起源于更原始的有锁骨的爬行动物。

受此影响,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出现了很多假说。

其中叫得比较响的是槽齿嗥鹪醇偎怠⒊趿?嗥鹪醇偎怠Ⅵ?噫⒚萌杭偎怠⒖至?⒚萌杭偎档取? 记者:哪种观点占了上风? 季强: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在19世纪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都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约翰·奥斯特隆通过对恐龙和鸟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有100多个特征完全相同或类似,由此提出鸟起源于小型的吃肉恐龙。

1986年美国青年学者古提艾用计算机支序分析方法,支持了约翰·奥斯特隆的观点。

这时候,在鸟类起源问题上争论不休的双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

记者:为什么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 季强:关键就在于没有更新的化石材料,大家都在用德国印版石始祖鸟化石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就给我们这个古生物化石大国里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突破的绝好契机。

记者:中国科学家是怎么介入此事的? 季强:199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连海在中国辽西发现了3块标本,他把它们命名为“圣贤孔子鸟”。

1996年,我们在辽西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块长羽毛的恐龙化石,我们叫它“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有锋利的牙齿,尾巴很长,尾椎达到58节,前肢很短,后肢长,这些都是典型的小型吃肉恐龙的特点。

但是它的头、颈和身体,都包裹着不到1厘米的纤维化皮肤衍生物。

这些纤维化皮肤衍生物是什么?我们的观点是原始羽毛。

因为它虽然没有羽小枝,但是有羽枝,而且纤维是朝向同一方向的,说明在一个羽根上。

记者:当时国内的反响如何? 季强:当时除了地质系统外,几乎所有的科研单位持反对意见。

全国的主要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中华龙鸟。

他们认为,中华龙鸟只是德国的美颌龙;皮肤的衍生物是毛而不是羽毛。

说实在的,我们最初发布自己的发现时,并没有想研究鸟的起源问题,但是,这一仗下来,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因为如果失败了,我们的科研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记者:面对这样的压力,你们的应对方式怎样? 季强:再找新的证据。

幸运的是,我们在接来的几年间,发现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标本。

1997年,我们发现了第二只长羽毛的恐龙——原始祖鸟。

这个标本前肢已经拉长了,但后肢还是比较短。

它的身上有原始羽毛,尾羽很长,前肢长着对称的短毛。

我们邀请加拿大和美国著名的恐龙专家来看标本,他们对两个标本非常肯定。

我们写的论文《中国发现两只长羽毛的恐龙》1998年6月2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美国《国家地理》在同一天的封面也报道了这个成果。

由于我们的发现,1998年之后,关于鸟的起源,国际古生物界基本上平息了争议。

约翰·奥斯特隆甚至称:中国辽西中华龙鸟、尾羽鸟等化石的发现,是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最重大的科学事件之一。

2000年我们又幸运地得到了奔龙化石的标本,文章以《中国发现了全身覆盖着羽毛的奔龙化石》为题,发表在2001年的《自然》杂志上,被2001年美国《发现》杂志评为自然科学发现100例中的第19例。

记者:这个时候,你们关于鸟的起源研究是否该算结束了? 季强:可以说,在2001年以前,我们解决的主要是恐龙与鸟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结论是,鸟是恐龙的后裔。

2001年以后,我们的研究重点转成鸟演化的本身:最早的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是怎么从陆地飞起来的等。

记者:这一研究有新的发现吗? 季强:2002年7月,我们发现了中华神州鸟。

这个鸟有很长的尾巴,飞行羽毛长,前肢比后肢长,与现在我们看到的鸟不同,它的第一脚没有反转。

我们由此认为,鸟的飞行是从陆地奔跑而不是从爬树开始的,因为只有反转的脚才能抓住树枝。

但是这个鸟明显比德国的始祖鸟时间更后一些。

2004年7月,我们在河北发现了华美金凤鸟。

我们用支序分析方法,把鸟的205个特征输入计算机,形成了一个演化圈。

结果证明,华美金凤鸟和德国的始祖鸟是姊妹群,比德国的始祖鸟更古老。

季强简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

自1995年以来,先后负责和参加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地理基金会等方面科研项目,一直致力于我们中生代热河生物群、鸟类起源、真兽类哺乳动物起源和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使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普遍承认和赞誉。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