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知识科普 >

前景理论定义(前景理论)

导读 前景理论是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前景理论”由卡尼曼和沃特斯基提出,通过修正最大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的。卡尼曼(Kahneman...

前景理论是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

“前景理论”由卡尼曼和沃特斯基提出,通过修正最大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的。

卡尼曼(Kahneman )就因前景理论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景理论简介    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他带给人们一个新的理论——“前景理论”。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卡尼曼曾有一位著名的财经编辑问过卡尼曼,为什么将他们的理论称为“前景理论”,卡尼曼说:“我们只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大家记住它。

”   也有学者将“前景理论”翻译为“预期理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称之为“确定效应”。

  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称之为“反射效应”。

  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称之为“损失规避”。

  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

  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

称之为“参照依赖”。

前景理论基本原理介绍确定效应   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谓落袋为安。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这时会跳出来批判: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80%=32000,期望值要大于30000。

  这个实验结果是对“原理1”的印证: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为“确定效应”(certaintyeffect),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

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

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反射效应   面对两种损害,你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   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

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反射效应”。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会赔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赔40000元,20%可能不赔钱。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投票结果是,只有少数人情愿“花钱消灾”选择A,大部分人愿意和命运抗一抗,选择B。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会跳出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选B是错的,因为(-40000)×80%=-32000,风险要大于-30000元。

  现实是,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

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为“反射效应”(reflectioneffect)。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

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

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损失规避   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

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 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带来的效用。

”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lossaversion):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一个赌局验证了这一论断。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

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50000元。

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做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

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   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

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

想到可能会输掉5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50000元的快乐。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规避”(lossaversion),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迷恋小概率事件   买彩票是赌自己会走运,买保险是赌自己会倒霉。

这是两种很少发生的事件,但人们却十分热衷。

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人类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

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如果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当然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

  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规避这个风险。

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

  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类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是风险喜好者,同时又是风险厌恶者。

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小概率事件的另一个名字叫运气。

侥幸,就是企求好运,邀天之幸。

孔子很反感这种事,他说:“小人行险以侥幸。

”庄子认为孔子是个“灯下黑”,他借盗跖之口评价孔子:“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对小概率事件的迷恋,连圣人也不能免俗。

  前景理论指出,在风险和收益面前,人的“心是偏的”。

在涉及收益时,我们是风险的厌恶者,但涉及损失时,我们却是风险喜好者。

  但涉及小概率事件时,风险偏好又会发生离奇的转变。

所以,人们并不是风险厌恶者,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归根结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

  这种损失厌恶而不是风险厌恶的情形,在股市中常常见到。

比如,我们持有一只股票,在高点没有抛出,然后一路下跌,进入了彻彻底底的下降通道,这时的明智之举应是抛出该股票,而交易费用与预期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扪心自问,如果现在持有现金,还会不会买这只股票?你很可能不会再买吧,那为什么不能卖掉它买别的更好的股票呢?也许,卖了它后损失就成了“事实”吧。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