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纳归因理论的三维度六因素(韦纳归因理论)
Weiner的归因理论1972年,Weiner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是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所考虑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人们如何归因会影响今后的成就行为。
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会使个体感到自豪,觉得自己聪明导致了成功。
相反把成功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上的成功不敢肯定,产生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引起无助忧郁的情绪情感体验。
相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期望不至于过低,会继续努力,这将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
Weiner于1982年又提出了归因的第三的维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
在Weiner看来,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本身也可以发生变化。
他认为,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会充满自信。
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则产生惊异的感觉。
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感到内疚。
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则会感到无奈。
(韦纳的主要观点是: 1.人类行为的归因不单由饥、渴、性等驱力或需要所驱使,而且也由其认识(尤其是思维)所控制。
2.从产生不用结果(成败)的原因中确定几种可觉察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的构成成分,并探讨它们与行为和情绪的关系。
韦纳提出了归因的三个基本成分,即部位(内部对外部)、稳定性(稳定对不稳定)和控制性(可控制性对不可控制)。
据此韦纳创立了归因的三因素模式——部位×稳定性×控制性。
用这三成分可构成8种不同原因成分的分类组合。
从这里可以找出归因与行为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
韦纳发现原因的稳定性影响人的期望,原因的部位和控制性影响人的情感等等。
3.学生成就结果的归因基本上有四种: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
他们在部位上和稳定性上是不同的。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从认知(特别是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
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成败的原因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为改变差生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