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百科 >

左拾遗和右拾遗(右拾遗)

导读 拾遗:官名。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

拾遗:官名。

唐代谏官名。

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

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北宋改为左右正言。

后随设随罢。

南宋一度沿设,旋罢。

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

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

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

补缺: 递补官职。

  清 昭连 《啸亭续录·姚中丞》:“凡州县候补署篆者,皆以弥补亏空之多寡为补缺先后,故人皆踊跃从事。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余今年亦三十九岁矣,自前年补缺回避,不复作使星王节之梦想。

”《老残游记》第三回:“他的班次很远,怎样会补缺呢?” 应该是古代的官职的设置...。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