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百科 >

张皇后明朝(张皇后)

导读 皇后张氏,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

皇后张氏,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

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

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也就是说从地方学校保送进了国立最高学府读书,成为国子监生。

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

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孝宗这样的情形的确让人费解。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第二,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

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

所以,这可能是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原因。

  第三,张后本人的性格也许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

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第四,大臣谢迁的劝谏。

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极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

例如,成化朝的时候,群臣因为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

那么,谢迁何以会多此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

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

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

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

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

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