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百科 >

除四害内容手抄报(除四害内容)

导读 除四害常识   病媒生物,广义上是指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主要包括蚊子、苍蝇、蟑螂、老鼠、臭虫、虱子、跳蚤、蚂蚁、蜱、...

除四害常识   病媒生物,广义上是指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主要包括蚊子、苍蝇、蟑螂、老鼠、臭虫、虱子、跳蚤、蚂蚁、蜱、螨等;目前,除四害工作中“四害”是指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

  一、病媒生物的主要危害:  ㈠传播疾病:病媒生物至少可以传播几十种人类疾病,其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痢疾、伤寒、肝炎等,危害相当严重。

  ㈡影响休息:蚊子、跳蚤等的叮咬吸血,苍蝇、蚂蚁等的骚扰,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质量。

  ㈢损害财物:这些病媒生物污染食品和粮食,不仅造成疾病的传播,而且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病媒生物的防制:  ㈠鼠类的防制:  家息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黄昏后和黎明前有2个活动觅食高峰;对不良的经历如恶味、痛苦的症状、受伤等在随后的行为上表现出来,会回避这些不良经历达数月;鼠类有强烈的探索行为和好奇性,经常不断地在其活动的范围内奔跑,探索了解环境中所有的物体、食源、水源、隐蔽场所、地形、鼠道、鼠洞、临时躲藏场所等情况;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恐惧回避作用,对食物采取少量多次尝试,开始食量很少,每次尝试时间的间隔较长,随后取食量逐渐增加,间隔时间也不断缩短。

鼠类的上述行为习性对毒饵灭鼠,特别是急性灭鼠剂毒饵的灭鼠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城市灭鼠提倡用慢性抗凝血药灭鼠。

  鼠类的主要防制方法有:  毒饵和器械灭鼠:家鼠通常多在夜间活动,为了安全,家鼠活动常沿墙根壁角,少到空旷之处;活动常循固定路线。

因此灭鼠时应把灭鼠毒饵或器械(鼠夹、粘鼠板)投放到鼠道上,且注意同一种捕鼠工具不宜连续使用。

即防鼠需要长期不懈,捕鼠却应适可而止。

长期放一种灭鼠器械不仅无效,而且失去了以后再用的可能性。

  2、生态灭鼠:鼠类要生存,需要三个条件,即食物、水和隐蔽场所。

这三个条件如果不满足,鼠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到繁殖后代。

在一个环境中,如果鼠类根本无法获得食物、水分和隐蔽场所,那么该环境对鼠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除路过鼠偶尔进入外,该环境根本不可能有鼠长期生存。

这样我们就达到了鼠类防制的目的。

因此城区灭鼠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建议市民自觉养成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管理好食物和垃圾。

二是完善防鼠设施,亦即建筑防鼠,即使墙壁、地面、门、窗及一切沟通室内外的孔洞管道等等都达到防鼠要求,使鼠类在室内既无隐蔽场所又不能在室内外之间自由出入。

三是治理环境,主要是指室外环境治理,包括对室外厕所、垃圾堆及其它有利于家鼠滋生的环境条件进行治理。

  ㈡蚊子的防制蚊虫的一生要经过四个时期,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其中前三个时期皆生活在水中。

雌蚊吸血后绝大多数产卵于水中,虽然有些伊蚊的卵可产在湿土上,但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

因此城市灭蚊的方针,应是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

即治理各类静水(较大积水可养鱼),如湖泊、水库、植物容器,洼地,土井、污水池及废弃轮胎、饭盒等积水,是防制蚊虫的根本措施。

居家户除清除小型积水外,应注意安装纱门、纱窗等,日落后尽量减少开门、窗次数。

对于侵入室内的蚊虫可采用人工捕捉或杀虫气雾剂直接杀灭等措施。

  ㈢蝇类的防制:蝇类主要是白天活动的昆虫,不停地飞来飞去,觅食,求偶或到处爬行,有趋光性,夜间则以静栖息。

所以及时清除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等环境防制是蝇类的主要治本措施;当蝇密度低时,室内可采用灭蝇灯,粘蝇纸,室外使用诱蝇笼诱捕扑成蝇等。

蝇密度高时则采用卫生杀虫剂进行空间喷洒和纱窗、墙壁、绳索等滞留药物喷洒。

  ㈣蟑螂防制:蟑螂善于钻缝,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

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

因此,及时清理垃圾、堵洞抹缝是消除蟑患的根本。

按蟑螂栖息的场所不同,主要的防制措施有:⑴居民户灭蟑螂,由于其侵害密度低,可选用主要成分为氟虫胺或残杀威的毒饵、胶饵灭蟑。

胶饵或毒饵目前在国外已成为最主要的灭蟑螂方法之一,它高效、安全、长效,不需特殊设备和施药工具,不污染环境,省时省力。

⑵宾馆、酒店灶间等特殊场所灭蟑,一是因灶间常年食源、水源丰富,温湿度适宜,非常有利于蟑螂的孳生繁殖,高空栖息严重,二是灶间每天用水冲洗,滞留喷洒用药和毒饵均难以长期留存。

为此,在较低蟑密度的情况下,可长期应用灭蟑胶饵。

在较高密度的情况下,则最好选用热烟雾机或“旋风2000”熏蒸灭蟑,将杀虫剂直接以气体的形式进入缝隙角落,驱赶并快速杀灭蟑螂;待密度降低后,再选用胶饵灭蟑,薰杀前注意用药物滞留喷洒并封死蟑螂可能外逃的出口,以免蟑螂逃逸扩散。

每次施药后将死蟑螂特别是卵荚彻底清除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若虫孵化和人为扩散。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关键词: